由于中国是非英语母语的国家,这导致我们没受过专业的英文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训练,对于论文的引用也知之甚少。
然而,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对于国外学校来说,剽窃(Plagiarism)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轻则课程挂科,重则被学校开除。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它们自己对于剽窃和串通的定义,如果想要清楚自己学校对于剽窃的定义和政策可以到学校官网搜索Plagiarism,会有详细的解释及处理方法。
1.将别人的东西复制粘贴放到自己的论文里,不做任何说明,直接当做自己的创意或者发现去使用。这是剽窃最常见的手法;
许多留学生在提交作业前会用专业的软件(Turnitin、CrossCheck等)进行重复率的筛查,发现了自己论文的重复率高达40%-50%,这都是因为论文里引用不当或者直接复制粘贴的原因。
引用也就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直接引用(DQ);第二类为间接引用(IQ)。
通常我们会在引用一个非常权威信息的时候使用直接引语,不对原话来加工修改。例如,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定义”时经常会用到直接引用。
为了降低查重率,在不必要使用直接引语时,我们最常使用的还是间接引用。间接引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Paraphrase(阐释法)、2)Summary(总结法)、3)Blending(截断法)。
这一个引用方法比直接引用更加专业,你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组织你想引用的论文句子,可以是换个解释(名词之间的替换,同义词的使用),也可以换个主谓宾(主动变被动,单数变复数),但表达的意思不能有所改变,例如文章的关键词或专有名词是不能被转述。
最后必须要格外注意,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需要在句子的开头或末尾加上作者名称和出版年份:
在写完论文的结论后我们一般还有一部分内容需要完成,那就是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reference)list。
在论文中它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只有正确地处理好reference的表达才算真正完成了一篇文章。
,即我们常说的芝加哥论文格式,常用领域为人文社科,在参考文献中文章名需要用“”框起来;
,一般用于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英国和澳洲等国用的比较多。这三种格式文内注释的格式都是(作者姓氏+et al.,发表年份);
文内注释为(作者姓氏+et al.,文献页码),参考文献排序与APA格式相似。
【作者名(按姓氏+名首字母缩写),出版年份,标题(斜体或粗体),版本,出版地,出版商的名字】。
【本章节作者名(按姓氏+名首字母缩写),本章节标题,书籍作者(按名首字母缩写+姓氏),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商的名字,出版年份,本章节页码】。
【作者名(按姓氏+名首字母缩写),出版年份,书名(斜体或粗体),版本,online,出版地,出版商的名字,电子书籍网址,你查看电子书的日期】。
【文章作者名(按姓氏+名首字母缩写),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期刊标题(斜体或粗体),卷号,issue number,页码】。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如果期刊文章只有电子版本,则需要在期刊标题(斜体或粗体)后面加上online,页码后面加上阅读的日期,期刊网址。
【作者名(按姓氏+名首字母缩写),(年份),论文标题(斜体或粗体),论文级别(thesis/dissertation),(头衔MSc或PhD或其他),大学名称】。注意年份和头衔需要用括号框起来。
有些时候引用的内容可能摘自于某一个网站,例如采访报道等,在确定网站可靠性和准确性后能够直接进行引用,这时网站引用则为:
【负责网站的作者或组织(如没有用Anon表示),网站标题(斜体),online,出版地或出版商,网站发布或更新日期,阅读的日期,网站网址】。
【会议编辑或组织(按姓氏+名首字母缩写),出版年份,会议文件的标题(斜体),会议名称,会议地点,会议召开日期,出版商的名字】。
这就是大部分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会引用的参考文献,在进行参考文献格式选择前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去学校官网查询是否有限定的格式进行正确的引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